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植管保留时间的前瞻性研究(含视频)

发表时间:2020-05-13 15:46

 

最近,本团队在BMC 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题名为:“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植管保留时间的前瞻性研究(含视频)”的论文。

在2016年,本团队首次报道了这项新技术——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enteraltubing, TET),即经结肠镜辅助植入管道并将其固定于肠道深部的技术,可方便患者多次从结肠途径接受治疗。临床上,结肠途径TET已成功用于有多次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以及全结肠给药治疗需求的患者。通过TET管可实现方便、快捷的FMT及药物的重复治疗,患者无需承受多次内镜介入的痛苦。因此,TET管需要有足够长的保留时间。

本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结肠途径TET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重点对TET管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纳入了自 2014年 10月至 2018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结肠途径TET 用于FMT和(或)结肠给药的全部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既往药物治疗史。记录 TET 植管目的、植管时间、TET管头端固定位置、固定所用组织夹类型和数量、植管成功率、TET 管保留时间和终止原因。观察患者对 TET 管的耐受情况,记录 TET 术中及术后肛门不适、肛门疼痛、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事件,并调查患者对结肠 TET 的满意度。

1. 结肠途径TET操作流程。a. 内镜直视下利用两枚组组织夹将TET管远端固定于结肠肠壁。b.可见位于升结肠内的TET管。c.可见位于降结肠内的TET管。d.将TET管近端固定于臀部皮肤。

共224例患者接受结肠TET,植管成功率为100%(224/224)。其中107例(47.8%)用于菌群移植,10例(4.5%)用于结肠给药,107例(47.8%)用于FMT 联合结肠给药。按疾病类型分类,118例(52.7%)为UC患者,30例(13.4%)为便秘患者。按固定部位,192例(85.6%)患者固定于回盲部。按使用的组织夹类型,69例(30.9%)为小组织夹,155(69.1%)例为大组织夹。植管操作使用的组织夹个数为3(IQR 3-4)枚。158例(70.5%)患者TET管为自然脱落,保留时间为8.5(IQR 7-11 d)。其中,最长保留时间为 28 d。根据TET管保留时间把患者分为短期保留组(≤ 8.5 d)和长期保留组(>8.5 d)。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使用组织夹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夹类型(OR=0.208, 95%CI: 0.083-0.519, P=0.001)是影响TET管保留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组织夹类型把患者分为小组织夹组和大组织夹组。在组织夹数量相同(n = 3或4)时,大组织夹组TET管保留时间比小组织夹组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小组织夹组患者,随着组织夹数量的增加,TET管保留时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大组织夹组,随着大组织夹数量的增加,TET管保留时间也随之延长(P = 0.013)。患者对结肠TET的总体满意度为97.8%(219/224)。TET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结肠 TET作为一种新型内镜介入技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可以便捷地实现结肠途径多次FMT输入,同时满足多种疾病的全结肠肠内给药或病变肠道局部给药的治疗需求。

结肠TET,在医学实践中,第一次实现结肠内留置管道用于全结肠反复给药,已经被Lancet论文评价为Promising技术。英文视频首发,详见原文链接:https://bmcgastroenter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6-020-01285-0.

本文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张婷、龙楚彦,通讯作者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