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洗涤菌群移植
发表时间:2020-03-06 15:10
洗涤菌群移植(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MT),是指在高级别实验室条件下,基于智能粪菌分离系统,对健康供体粪便完成菌群分离、漂洗、定量、储存,并涉及相应的转运、合适给入途径等过程,这是粪菌移植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属于菌群移植技术范畴的核心类型。在后抗生素时代,全球需求使用粪菌移植治疗疾病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但是,因传统粪菌移植存在安全性不稳定、质量不可控的缺陷,部分医生和患者难以接受,甚至不情愿使用。粪菌移植技术需要根本性变革。2012年,我们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提出要将粪菌移植标准化,并长期致力于将其推向医学主流。2013年,美国Surawicz教授接受西雅图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预计未来5年的时间,粗糙的粪菌移植将会被全新的技术替代。2014年,我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智能粪菌分离系统(GenFMTer),菌群制备从传统的手工制备进入自动化阶段。随着高级别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3级)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迭代,实验室内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操作体系,满足了菌群移植的操作自动化、安全性可控、质量可靠的需求。由此,洗涤菌群移植概念应运而生。智能化粪菌分离系统(GenFMTer)
2019年12月,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28名专家在南京举行共识会议,确立“洗涤菌群移植方法学南京共识”(英文,即将发表)。
2018年、2019年、2020年,我们相继在Advances in Therapy, Drug Safety, Protein & Cell,Microbial Biotechnology,Radiotherapy & Oncology 等杂志发表涉及洗涤菌群方法学、应用、安全性和疗效的研究文章,确立了洗涤菌群移植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显著降低不良事件且不影响疗效的关键价值。2020年初, Protein & Cell杂志发表我们就洗涤菌群移植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详细报道了分别从临床统计、动物毒性反应、病毒学、代谢产物、光谱检测等不同角度,证明洗涤菌群移植技术的质控和量化证据,证明其在方法学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粪菌移植技术。基于临床证据和“洗涤菌群移植南京共识”内容,我们推荐在洗涤菌群移植体系中,建立高标准的供体筛查流程,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内基于智能粪菌分离系统完成实验流程,优化移植途径,建立完整的生物样本溯源和安全登记平台。目前,洗涤菌群移植技术已经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林口长庚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地区用于临床,为来自全球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危重症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患者极易并发难治性肠道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往往会危及生命。2015年,张发明教授、樊代明院士、吴开春教授共同发起建立中华粪菌紧急救援计划(www.fmtbank.org)作为国家消化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推广项目,旨在向全国所有医院难治性肠道感染患者提供异地救援治疗。2019年5月,我们在中国肠道大会期间,宣布上线全新的救援流程,从传统的电话联系转为手机微信端电子系统联系,全程保留这一医疗服务的电子记录,为医患双方提供及时可靠的保障。2019年8月,在美国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之后,我们通过在“中国菌群移植平台”的微信公众号fmtBank和网站(www.fmtbank.org)首页向社会开放实时监测的不良事件及其相关度分析数据,这是全球最大样本量的安全性统计报告数据。2019年10月,我们在Critical Care杂志报道采用洗涤菌群移植救治全国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挽救治疗价值和安全性证据。(1) 主诊医生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菌群平台”微信公众号。(菌群平台二维码)。(2) 关注公众号后,医生从“全国救援“菜单栏里选择“申请救援-医生”,准确填写患者资料,上传临床资料,系统会自动判别并回复,特殊复杂病情,团队菌群移植专家会直接电话会诊。资料由专家审核后决定是否提供救援。若未按要求提交病情信息,申请会被拒绝(如图所示),需要重新提交申请资料。(3) 启动救援后,专家时时在线支持,保障流程安全和意外处置。实验室通过干冰运输的方式,将用品运送到主诊医生手中。(4) 洗涤菌群移植完成后,团队内医生及工作人员也会对患者移植后的情况进行随访,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1) 中国菌群移植平台紧急救援计划为非营利性,以“公益、规范、应急、共享”为原则;(2) 本平台只接受患者主诊医生的申请;(3) 救援对象为难治性的肠道感染,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明原因的腹泻、器官移植后肠道并发症等;(4) 特殊情况下,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爆发,出现与菌群失调相关的危重症患者,无有效救治手段条件下,依据2013《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类健康相关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可以用洗涤菌群移植作为挽救治疗,我们可开放特殊救援通道。但是,需要提醒大众,要注意鉴别利用群众对疫情的恐慌进行非法行医、牟利和炒作的不良用心。还要提醒大众,不要在灾难面前有意调侃和曲解,那是对生命不敬。(5) 联系电话/微信:18951762846。
在申请救援成功后,需要进行治疗前准备,包括患者准备和菌群准备。(1) 术前停用抗菌药物至少12小时,但是抗真菌、抗病毒药物可继续;(2) 术前不推荐口服或静脉使用万古霉素做肠道去污准备;(3) 排便困难者,需要行灌肠或/和泻药清洁肠道,危重症患者不推荐肠道清洁;(4) 术前确认患者或其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5) 经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移植途径,在治疗前做好术前准备。
(1) 收到低温保存运输的样品包装箱,请检查包装箱是否完整;(2) 记录开箱时间(超时运输对样品可能有影响);(3) 确认样品是否处于低温状态(即箱内有干冰或者样品为凝固状态);(4) 确认菌液样品管没有被开封,若非立即使用请保存于-20℃至-80℃冰箱;(5) 本品经过洗涤纯化,但是因浓缩菌量大,有色;
(6) 于治疗前1小时取出菌液样品解冻、复温(勿开盖开帽),推荐37℃水浴复温,最终达到35℃-37℃即可使用(避免低温刺激患者肠道);
(7) 复温(液体状态)后,即可用于治疗;
(8) 需要使用配送的10-20cm长的一次性无菌包装的移液管抽吸菌液;
(9) 强调:本样品禁止再次冻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移植途径,主要包括经中消化道胃镜辅助途径、鼻空肠管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途径、结肠灌肠、结肠镜输入、造口途径等,具体移植途径操作方法见随菌液配送说明书。疫情和灾害条件下,专家可能会考虑特殊的给入途径。我们推荐经结肠途径全结肠内植管(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途径的菌群移植,方便重复治疗,无痛苦,人性,不影响患者的生活。术后数小时内(多为3小时),少数患者发生腹泻、腹痛、发热,偶有高热,一般1-2小时自行缓解,不需用药物处理,更不应使用抗生素。若治疗前患者危重,建议治疗后每1-2天检测1次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少数人可在治疗后3天内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通常无需处理,会自行下降。(1) 术前禁食或腹泻严重者,术后禁止立即摄入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和肠内营养液/粉;(2) 需要鉴别术后不当饮食导致的肠道症状;即使术后肠道症状得到很快控制,也不能快速扩大饮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