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但是其长期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Drug Safety》近日发表了一篇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关于“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安全性及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这是一项基于中国菌群移植平台的真实世界研究,是目前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大样本量的长期评价。该研究涉及了粪菌移植升阶治疗策略、智能粪菌分离系统、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研究者和患者均有望从中受益。...

1. Akkermansiamuciniphila(muciniphila)作为一种在肠粘液层稳定定殖的肠道共生菌,被认为是下一代益生菌的候选菌种之一; 2. muciniphila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而且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 muciniphila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而对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甚少; 3. Akkermansiamuciniphila有望成为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如结肠炎,代谢综合征,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4. 初步的人体数据表明口服 muciniphila是安全的,但其作用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人体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1. 中华粪菌库(fmtBank)向全国提供针对难治性肠道感染的挽救性粪菌移植(FMT)治疗; 2. fmtBank救治的18名重症监护室(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者,共接受33次挽救性FMT; 3. 72.2%的患者治疗后一周内腹部症状改善,44.4%的患者在随访至少12周内AAD好转无复发且能够离开ICU生存; 4. 38.9%的患者发生FMT相关的不良事件,无FMT相关的感染、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8例患者死亡均与FMT无关。...

FMT 的途径可以分为上、中、下消化道途径。从上消化道和中消化道途径施行FMT,部分患者心理上难以接受,并且可能出现反流误吸的风险。下消化道途径中,从结肠镜施行FMT不利于重复操作,且患者难以控制输入的菌液;灌肠虽然能满足多次FMT治疗需求,但是菌液只能覆盖直乙结肠,限制了输入的菌液体积,且不适合直肠保留菌液有困难的患者。经结肠TET在一定程度解决了FMT输入途径的局限。患者可方便多次从结肠途径接受新鲜FMT,同时,针对部分肠道病变广泛的UC患者,可实现全结肠给药(包括美沙拉嗪灌肠液、激素、中药等),让药物治疗范围和疗效实现最大化。...

2019年1月,我们团队首次报道一例利用粪菌移(FMT)植治疗的Good’s 综合征案例,患者为一名73岁的女性,入院时已经切除了胸腺瘤。仍然苦于迁延不愈的腹泻、肺炎和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过去,唯一的治疗选择只有反复的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周期短,医疗成本极高。而在经过经鼻空肠TET管行FMT治疗后,患者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能够通过规律的重复治疗,维持疗效。期间患者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输注的次数也相应减少。这是过去没有意料到的。而且患者虽然存在免疫缺陷,但FMT治疗没有带来新发的感染,反而成为了一种以腹泻为症状的GS的替代疗法。...

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极其复杂,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内约超过1000种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左右。肠道菌群参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然而,肠道菌群太复杂,人类至今对其认知尚少。...

2019年5月4日-6日,2019中国肠道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2019中国肠道大会以“爱肠道爱学习爱整合”为主题。本届大会组织了15大主题学术会议;同期举办第一届中国肠道产业大会,组织了7大产业主题会议。大会一共举行170多个学术报告,80多个产业演讲,100多家企业赞助和参展,超过5000人到会。...

1. 肠道菌群移植在抗癌的临床疗效和减轻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方面有重要作用; 2. 菌群移植用于消化道途径包括粪菌移植(FMT)和选择性菌群移植(SMT),菌群升阶治疗策略(step-up MT)需要个体化应用; 3. 菌群移植用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这一转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4. 基于智能分离系统和独立实验室的“clean FMT”已进入临床应用; 5.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作为新型给药途径,使肿瘤治疗中所需的全结肠途径反复移植成为可能。重视菌群移植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这一转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